安化乡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2020-04-15 10:20:11

“农业强不强、农村美不美、农民富不富,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。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。”今年以来,江川区安化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,按照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总要求,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,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。

3

产业兴旺是重点。安化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山区彝族乡,长期以来,农业以种植烤烟、蔬菜等作物为主,全乡经济总量小、产业单一,支撑力不强,转型发展压力较大。对此,安化乡在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,瞄准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,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。

“我们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,加快培育农业新兴产业,推动农村实现产业兴旺。”安化乡党委书记陆云波介绍,围绕产业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,安化乡将着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,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,切实打造品牌化、特色化农特产品,凸显产业经济效益。同时,还将利用好农村电子商务、农村淘宝等平台,拓宽销售渠道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,全面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。并积极探索“旅游+农业+生态”发展新模式,将文化旅游元素融入到安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,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。

4

生态宜居是关键。近年来,随着土地利用过甚,农业面源污染较大,森林病虫害危害严重等问题的出现,农村生态安全隐患重重。截至2017年末,安化乡共有耕地9156亩,然而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7415亩,农作物复种指数高达361%,不间歇、不轮作休养的恶性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过度透支土地承载力,加深土壤板结和盐泽化程度,为土壤安全埋下了后患。随之而来的强浓度、高剂量、多频次使用农药,也对整体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。

营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,安化乡将利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优势,大力倡导绿色生产,有效降低农业生态安全风险。政府、农业等部门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引导,鼓励引导群众在农业生产中增加农家肥、有机肥的使用量,减少农药使用频次,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,打造“绿色庄园”,生产“绿色农产品”。同时,安化乡还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,推进农村“厕所革命”,完善农村生活设施,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

5

乡风文明是保障。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动实践,乡风文明是美丽乡村的源头活水,只有把乡风文明真正融入农村、融入农民,才能使美丽乡村更具魅力。

近年来,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、进城务工人员增加、生产经营观念转变等因素,导致安化乡部分村庄出现人口老龄化、村庄空心化、家庭离散化、留守妇女和儿童冒涨等突出现象。而彝族汉化程度加深,优秀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不足,新文化新思想的冲击更是给乡村文化沉重打击。“振兴乡村,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,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,大力繁荣兴盛农村文化。”谈到乡村文化振兴的话题,陆云波认为,必须传承保护发展乡村优秀农耕文明,深入挖掘乡贤文化,传承发展提升各民族农村优秀传统文化,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,开展移风易俗行动,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

治理有效是基础。“振兴乡村,治理有效是基础,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构建乡村振兴和谐社会环境。”陆云波告诉记者,安化乡要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,以平安社会建设为抓手,全面推进“网格化管理、组团式服务、包保法预防”工作,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。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等调解途径,紧密衔接联调联运的“大调解”工作格局,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。坚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“生命工程”,强化监测预警,抓好排危除险,确保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。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,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、安定有序,为振兴乡村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。

生活富裕是根本。作为贫困山区乡,安化乡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,突出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,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、特色产业发展、生态建设、党建扶贫等项目,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。

“要发展产业就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,通过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过上幸福生活。”谈起安化乡的发展,陆云波信心满满地说,安化乡将在基础设施、特色产业、科技要素投入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、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上精准发力,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,通过经果林种植、彝族风情体验游,推动旅游产业发展。同时,要构建农民长效增收机制,着力打造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新型合作模式,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,确保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促进群众共同走上生活富裕道路。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