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塔区新闻网
  1. 首页
  2. 路居镇
  3. 图片新闻
  4. 正文

路居镇:抚仙谷归来2023年春耕文化节

发布时间:2023-06-01 11:00:13

  “鸡叫一声 忙呀忙起床呀一得哟 姑娘今天去栽秧……”5月2日,路居民间民族文化协会热情地表演花灯歌舞《姑娘栽秧》,庆祝由晶喜庄园、抚仙谷主办、玉溪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总会五分会、云南永续农业协作中心、见心社、云南梓盟西红市、云南思力生态替代技术中心、澄江市希翼幼儿园、澄江市梅竹幼儿园、麦迪森全日制早教中心  阅之力·未来故事屋、绿动云南、沐垧民宿、路居镇民间民族文艺协会、抚仙湖数字游民创意中心(筹)联合协办抚仙谷归来2023年春耕文化节(开耕节)。 

  春夏之交的水田里,前来体验农耕的小朋友和家长迫不及待的纷纷脱下鞋子,挽起裤脚,下到泥田里,有人在村民的指导下,将一棵棵青翠的秧苗插入田中,有人则探身摸鱼,搅动一滩泥水。待上岸时,几乎所有人浑身都沾满泥点,但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。 

  四年前,返乡发展的杨喜夫妇召集了不同小伙伴共7位在抚仙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、保护抚仙湖之际,开始在这片50亩28年没有水稻种植的田地里开始了生态稻作复兴之路。抚仙谷生态稻作还受邀到楚雄永仁外普拉协力80亩生态稻作复兴,四年来,抚仙湖稻作餐桌、米食宴一直在迷你的试验着。

  2023年伊始,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,抚仙谷团队又回到4年前开始的地方。抚仙谷由1.0进入2.0,在抚仙湖保护、乡村振兴共富、土地保护、粮食安全、气候异常减排等政策倡导下,积极探索“购米包地稻田共建人包地”模式。该模式一共吸引了20余名“田主”,包下50余亩农田。

  “田主”代表郦建红表示,通过“稻田共建包地”可以购买到更健康、生态的农产品,守护家人舌尖上的健康,此外还能带孩子接受劳动教育,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,也能回到田野中,得到身心的疗愈,一举多得。据悉,为了解决乡村振兴的运营问题,在云南永续农业协作中心、见心社的指导下,抚仙谷通过引进“数字游民”、在地各经营主体跨界融合网络,一起共建共享共益,共同推动抚仙湖流域生态绿色发展。

  在活动期间,澄江希翼、梅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。所有参加者见证了春耕开秧的祭祀,就最后的一片稻田,喊出“好好吃饭,好好种米,好好生活”的口号。

  在活动当天,有关负责人为抚仙谷共建单位授田牌,见心社阅读空间见心阁、云南梓盟西红市拓盟基地也于当天正式落户。

图片1

图片2

图片3

图片4

  (路居抚仙谷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