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3-12 11:36:21
(本网讯 李凌依 龚怡溪 陈然)五代人,跨越百年的坚守。一抔泥,10几道工序的涅槃。在江川区九溪镇大营社区,有一座300年来窑火不熄的潘氏龙窑。第五代传承人潘绍华用自己的坚持,默默地守护着这份古老的记忆,让龙窑的烟火气得以延续。对于他来说,制陶不仅是谋生的手段,更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。
在位于江川区九溪镇大营社区的潘氏龙窑,第五代传承人潘绍华正准备打开一眼窑口查看损耗,眼神中透露出焦急。
潘氏龙窑第五代传承人 潘绍华:在烧窑的过程中,每一次都有不确定的因素,都会有一些破损。在龙窑里,温度、风力等不确定,也难控制,这两个大件就像是风大的时候,被风吹导致的破损。
龙窑制陶的烧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温度、火候、风向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成品。潘绍华告诉记者,龙窑制陶这门手艺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,就拿釉水调配来说,稍有偏差,烧制出来的釉色就会大相径庭。有时候,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调配的釉水,烧出来却达不到预期效果,那种失落感也容易让人打退堂鼓。
潘氏龙窑第五代传承人 潘绍华:在制作过程中,釉料是不稳定的,我们配的釉基本上都是这个颜色,现在这个杯垫上的像是不一样的颜色,可能是因为水质、泥料还有我们选的材料上有差异。前期我们试过好多次,每次烧出来都不一样,天差地别。
此外,学艺人少也是困扰龙窑制陶传承的最大难题。培养一个合格的柴烧艺人,需要多年的时间,从揉泥、拉坯、修坯到烧制,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才能掌握,然而,愿意静下心来学习这门古老手艺的人少之又少。
潘氏龙窑第五代传承人 潘绍华:现在的学徒是越来越少,要学这个东西周期长,现在的年轻人心情浮躁,静不下心来学,再一个是做出来的产品可能一时半会卖不出去,认为学做这个东西太不划算,不愿意来学。
即便困难重重,潘绍华从未想过放弃。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龙窑制陶、传承技艺,潘绍华与当地政府合作,开展龙窑制陶研学活动,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和了解这门传统手艺。同时,他的家人还利用互联网平台,发布制作过程的视频,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。2024年,潘氏龙窑共接待学生、游客等1000多人次。
游客 李婷:我从玉溪来,带孩子做了一些手工,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,我们大人小孩都觉得挺有意义、很开心。
如今,在潘绍华的努力下,百年龙窑制陶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。虽然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,但他始终坚信,只要坚守下去,这门古老的手艺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。
潘氏龙窑第五代传承人 潘绍华:这个窑再怎么难我都会烧下去的,这是家族的一种荣耀,也是我作为一个传承人的一种使命、一种责任感,我有信心把它传承好。